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明夏必去云南旅游攻略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明夏必去云南旅游攻略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元代在云南设置梁王,什么是梁王
梁王,中国古代王爵称号之一。一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又名梁国)国君称号,即梁王,又名魏王。二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王爵封号之一,始于汉朝彭越,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梁王共有71位,其中彭氏1人,刘氏21人,吕氏1人,曹氏1人,孙氏1人,司马氏8人,石氏1人,乞伏氏1人,拓跋(元)氏2人,萧氏8人,可朱浑氏1人,沈氏1人,李氏4人,武氏1人,朱氏2人,柴氏1人,耶律氏7人,完颜氏2人,孛儿只斤氏5人,札剌儿氏1人,张氏1人。著名的梁王有西汉彭越,刘武,西晋司马彤,南北朝时期的萧氏诸梁王(萧衍,萧詧,萧铣等),唐武三思,朱全忠,辽国诸帝,金完颜宗弼,元甘麻剌,把匝剌瓦尔密等。
元朝梁王

封地在其河南开封,为金印兽纽王。
孛儿只斤甘麻剌
甘麻剌(1262年-1302年),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元裕宗真金的长子、元成宗铁穆尔之长兄、元武宗海山之伯父、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之父。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壬申(1290年11月5日)封,出镇云南,二十九年(1292年)改封晋王。
孛儿只斤松山
松山,甘麻剌次子,至元三十年七月己未(1293年8月8日)封,以皇曾孙出镇云南。
孛儿只斤王禅
王禅,松山之子,泰定元年十一月丁丑(1324年11月21日)由云南王进封,天历元年(1328年)帅师与太平王燕帖木儿战于柳林,兵败见杀。
孛儿只斤孛罗
孛罗,元世祖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之孙阿鲁之子,至正年间由云南王进封。
札剌儿阿鲁温
阿鲁温,札剌儿氏,乃蛮台之子,由汝阳王进封。子察罕帖木儿(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她爹)。
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
把匝剌瓦尔密(?-1381年),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后裔。封梁王,镇守云南。元末军事人物。元朝元惠宗离开元大都后,把匝剌瓦尔密仍然坚守云南,并派遣使者去漠北觐见蒙古汗。其间曾对抗明玉珍明夏政权的进攻。朱元璋平定四川后,因云南地险,不愿用兵,只好劝降。后不得,只好派傅友德、蓝玉、沐英进攻,并活捉达里麻。把匝剌瓦尔密知道无法获胜,于是焚烧龙衣、驱妻子到滇池死。自己则与左丞达德、右丞绿尔夜入草舍自尽。
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些昙花一现的朝代
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经历的朝代很多,在这些代代相传的王朝里却有这么两个朝代因为存在的时间太短而被后人所忽视甚至遗忘在历史长河里。这两个朝代就是新朝和周朝。
首先,新朝在历史上延续了不过15年左右的时间就落末衰亡了。这个新的政权是由王莽在汉哀帝驾崩后趁局势混乱夺取,王莽为此费尽心思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却因为不成熟的统治而引起百姓的不满,各地纷纷起义,断送了新朝的统治。
而还有一个不为所知或者说为少数人所知的朝代就是周朝,说起这个朝代的建立者,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个统治者就是女皇武则天。周朝的前身其实就是大唐,武则天为改制朝代杀害了不少唐朝遗留的朝臣,为的就是巩固新周朝的统治。
如果说新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民间百姓的不满,那么周朝的灭亡则是因为引起了朝中重臣的不满。在对待民生问题上,女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为民着想,而且也非常爱惜人才,可是这一切却不还是败给了当朝宰相所主导的旧朝复辟势力。最终武则天被迫退位也意味着周朝的消亡。
从新旧政权的更迭来看,这是两个独立的新的王朝,但是在目前的历史教科书里面,两个朝代各被归类到汉朝和唐朝当中。毕竟他们的建立和前朝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没有扯清,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让新朝和周朝慢慢被后人所遗忘他们的独立性。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与前进需要通过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替代。正是因为有了朝代的更替,才能旧王朝的消亡与新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皇帝。有名流史册的明君,也有昏庸无能的皇帝,不管政务,不善待百姓,只顾着享受。他们都被记录史册,留给后人去评说。有三位皇帝不被历史承认!可谓是昙花一现的朝代。
第一位是黄巢。生活在家境殷实的环境中,得到良好教育,文武双全,是个人才。长大之后,黄巢多次参加科考,却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在无比悲愤中,写下了千古名句。在学业上没有取得成就,黄巢做起了盐帮首领。在874年,各地发生灾害,颗粒无收。唐朝却要求百姓上缴苛捐杂税,令百姓们无法生存。此时,黄巢将对朝廷不满的农民巨龙到一起,开始了农民起义。六年后,黄巢率军进入长安,建立大齐。建国之后,开始大肆屠杀唐朝官员,引起不满。在李克用等人的功绩下,大齐覆灭,皇权再一次回到李氏手中。正因为大齐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令黄巢不被认可。不过他留下的诗句,比他本人更有名气。
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 《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意思是重阳佳节未 到 ,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 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 奔腾的湍流来考察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 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 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
第三句中 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 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这些石破天惊 、走雷挟电的诗句,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第二位是袁术。三国时期,就是诸侯争霸的阶段。尽管当时特别混乱,却没有哪个诸侯敢称帝。但是袁术却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直接称帝。他之所以称帝,是因为自身对皇权有着太过强烈的欲望。当时孙坚得到了玉溪,后来遭到毒手,导致玉溪到了袁术手里。这对于袁术来说,得到了上天的认可,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称帝呢?再加上有一次算命,得知自己有做皇帝的命格,便迫不及待的称帝。
除此之外,袁术真的特别有实力。他觉得,自己称帝,可以结束混乱的局面,不顾大家的反对,直接称帝。可是他只想到了开头,却没有预料到结果。称帝之后,遭到各路诸侯的打击,实力越来越弱,最后吐血而死。当时的诸侯根本不承认袁术这个皇帝,后世也不知道他建立了哪个王朝。
第三位是袁世凯。他将清朝的溥仪皇帝赶下台,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如果大家认为溥仪是最后一位皇帝,也不算错。尽管袁世凯做了80多天的皇帝,却因为他的行为遭到国人的唾弃,没人承认而已。
当时,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首领,是非常有权势的人物。如果他没有盗取革命成果,没有复辟帝制,应该不会被人唾弃。可是他做了大总统之后并不满足,再一次复辟,做了皇帝。这种行为遭到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对,没有留下太好的名声。在革命势在必行的阶段,他却倒行逆施,最后只能自食恶果。本来,袁世凯支持革命人士,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是非常进步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银元袁大头,流通时间从民国(1921年)至建国前(1949年)一直在流通,主要原因本身是银元,有自身的价值。
到此,大家对明夏必去云南旅游攻略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明夏必去云南旅游攻略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