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南旅游攻略孟连分界线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云南旅游攻略孟连分界线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普洱茶树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古树茶?
古树茶这一概念是2008年正式兴起的,08年前是乔木、大树茶的概念。树过了百年我们称其为古。

在同一生态上生长的茶树(同一生态即:大家所处的生长条件一致。),古茶树要优于小茶树,如果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小茶树会淡而涩;使用化肥、农药等,小茶树又会又苦又涩。
在栽培学中,抛开光照、温度、水、肥、土壤、维度、海拔等因素,因年龄的不同,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不同,这样也是树叶内含物质的主要区别。
1、台地茶树(0~35 年)
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2、小茶树(35~60 年)
树龄在35~60 年之间的茶树,树高一般在 80~120cm,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3、老茶树(60~100 年)
种植于1912-1949 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 年,不够100 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 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4、生态古茶树(100~200)
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大量植被不是被除去就是大量采摘,导致很多生态古茶树衰老。
5、原生态古茶树(300~500)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
6、大茶树(500~1000 年)
在滇南茶区,茶农们会把5米以上,并且难以采摘可以栽培的古茶树叫做大茶树,一般是整个茶园最老或最大的茶树王。
7、千年野生古茶树(1000 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 50cm、胸围 160cm、树高 15m 以上、这种树龄的茶树是极其稀有的;它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 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一般来说,茶树会随着树龄越大,碳代谢越明显,甜醇度就会越好,由于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与茶叶含糖量密切相关,所以,成熟一些的芽叶和树龄大一些的茶树芽叶陈化更好,所以有人较喜欢古树茶、大树茶。
但是,也有普洱的爱好者、收藏者会寻求千年古树,千年古树是有,但是产量非常稀少,有的已经成为文物保护。所以不要过分被树龄所左右,应该选择可信的茶号,可信的茶人,可信的原料。
实际上普洱茶树现在大多都是低杆的,高杆的也有,不过现在不多了,大多都在荒山野岭里面才避过矮化的命运,当年为了增加茶叶产量,大量对茶树进行砍头,所以我们现在能看见的茶树都比较矮,反正长得不像江南茶园那样整齐好看!还有茶树长得很慢,别看这些长得不怎么样,已经是有几十年茶···········
感谢关注【普洱哥】!
普洱茶,云南大叶种乔木,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的特点:大乔木,高达16米,胸径90厘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长8~14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细锯齿,叶柄5~7毫米,被柔毛。
产品环境:云南省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低纬度高原气候优势,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普洱茶的种植遍布云南省全境,尤其是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普洱市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和保山茶区。
按照其生长方式分为:野生型、过渡性、栽培型。
一、野生型茶树。
不经人工训化,无人管理的茶树。
二、过渡型茶树。
过渡型古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在1000余年,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
三、栽培型。 经过人工训化、管理的茶树。
云南省原始茶山真的非常多,茶山中的茶园当然也很多;不过大多数茶园,即使就称为茶山,也不过是山上有一些茶园,种着齐身高的茶树罢了。而走进云南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的景迈山上的芒景村里,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原始茶森林。漫山遍野的绿,望不到边际的森林丛山,经历恒久不变的温暖阳光同湿漉漉的盛夏雨所洗涤着它的历史的厚重感。
走进芒景村,大山与村落、茶树与房舍、森林与茶人相映生辉,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胜境。茶山内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丛生,低矮半驯养的小乔木同村落的民房相映成趣。虽历尽沧桑,却生机犹盛,其茶叶不施肥、不喷农药,落叶作肥全靠自然肥力生长,尽显自然之淳朴同原始。
澜沧县地处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的交汇处,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国接壤。澜沧与西盟、孟连合称“边三县”。芒景村是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哈尼族乡南边的一个布朗族村落,地处云南省澜沧县著名的“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核心地带,笔者所在之地就是景迈芒景村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山上取景。芒景的海拔约1400米左右,又在北回归线一侧,自古以来就是出产高品质茶叶的最佳海拔和区域。这些已经生长了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茶林,本地的布朗族至今使用原始而的采摘方法、饮用着传统而优质的普洱茶。
现如今在古树茶的采摘上面。“大叶无芽”早已司空见惯,每到春季茶树发芽的时候,采一部分留一部分是常识,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不少古茶树到了春季整棵树都快被不良的茶商给撸秃了,毕竟那都是钱啊。不过在这里布朗族还是依然遵循着古训,按照早期普洱茶采摘的标准:“比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人与自然和谐相融,讲究着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式。
从景迈到芒景20多公里山路,居然都是在古茶林中行进!不只是这两个村子,加上芒洪、翁居、翁洼等几个村子,全被2.8万多亩古茶树环绕着、遮蔽着。景迈村是傣族寨子,穿过寨子的公路上,一摊连一摊地凉晒着茶叶,路好像也变成茶叶铺了。属于这个村子的古茶林有8000多亩。
茶树一般有三四米高,脸盆粗细。枝杆在密密匝匝的树阴中,向着有阳光有雨露的缝隙四处突围。纵横交错的树干生长着岁月的沧桑,生命的力量。茶树满身佩戴着湿湿的苔藓和说不出名称的寄生兰……遍布白斑。其实不用介绍,人们一看就知道这里的茶树林很古老,因为这里的原始森林的生态非常原始,一眼望去便知是自然的力量,不是人为可仿造的天然生态环境。
在这古老、原始的茶林中,那些更高更粗的古茶树就被称为茶王了。村子里的人还记得,最大的两株茶树,分别于1956和1976年被砍烧。实在可惜,现有村里的茶树很多都已经59-61年的时候砍过来种植粮食,后期又重新种植才有现在的高度,唯一的几颗古茶树只有四五米高,这样高的茶树,如何采茶呢?两个傣族小姑娘特意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装,采茶给我们看。在茶林里随便选了一株茶树,她们背着竹篮,就身手敏捷地爬了上去,立足的位置,已经高过我们的人头了,一棵树上,站得下四五个人采茶呢。
在景迈芒景,森林、茶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线。人们就生活在茶林里,连空气中都仿佛飘散着茶树的清香,让人分不清是先有茶树还是先有人家。1994年,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曾经来这里考察,把“万亩古茶园”赞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珍贵的“茶树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的“国宝”。世博园“茶树区”里,曾展示过两棵巨大的千年古茶树,就是从景迈移植去的,世博会间令来自世界各地的茶界人士惊叹不已。后来,它们因水土不服枯死了。所以但在景迈、芒景万亩古茶林里,我们看到数不清的古茶树吐着新绿,生机勃勃,我们希望它能持续下去,继续为我们人类提供那大自然的馈赠之味。
梅江小青 - 老刘
到此,大家对云南旅游攻略孟连分界线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云南旅游攻略孟连分界线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